- 李莉娟;刘灿星;邱森;徐先亮;罗丹;
针对南海东部海上气田M井,投产不足1年,优化生产制度后,日产气量仅为目标值的一半,随时面临降产关停风险的问题。首先对其产量不及预期展开实验分析,发现其放喷液体中含有钻完井液成分,表明储层受到钻完井液污染,部分固相物质可能进入储层孔喉引起堵塞,导致储层产气受限。根据分析结果开展酸液体系评价,实施不动管柱酸化解除近井地带污染,提高储层渗透率,释放气井产能。应用结果表明气井酸化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气井污染治理措施。该气井在措施后日产气增量达5.25×10~4m~3,增长率在47.3%左右,解堵效果显著。鉴于海上气田气井酸化难度较大,应用井数不多且成功率较低,该研究可为海上同类型气井酸化解堵、提高采收率提供参考。
2025年11期 v.41;No.435 52-5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12K] 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|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- 邸泽朝;刘佳;汤柏松;刘颖杰;付常春;
渤海油田辽东区域浅部明化镇地层松软、胶结度差、断层易漏失,且大位移井造斜点浅,该区块表层钻进采用海水膨润土浆钻井液,易导致携带岩屑及泥岩抑制能力不足,进而引发井壁失稳坍塌掉块、井眼清洁困难、卡钻事故频发,造成工期延误、钻完井成本增加及油气田开发进度受阻等问题。采用工程案例深度解析方法,选取辽东区块XX井作为典型井例,系统分析其卡钻事故成因及处理过程,基于事故机理的实证分析,提出四维协同技术对策,即操作规程优化、环空清洁控制、作业流程强化及技术分析改进。现场应用表明,该技术单井节约费用约100万元,可为该区块后续钻井作业提供参考。
2025年11期 v.41;No.435 57-6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97K] 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|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- 王小江;
北83井区梧桐沟组油藏具备一定开发潜力,但其储层低渗、水敏等特点给开发带来了挑战。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蓄能压裂工艺优化,以井组为单位,采用蓄能压裂工艺补充地层能量,提高压裂初期产量和有效期。采用地层压力恢复法,根据油井测试资料和压裂裂缝模拟结果进行蓄能液用量精准计算;加入驱油剂、引入焖井压降模型提高蓄能液的油水置换效率;采用新型绳结暂堵剂改善转向效果。蓄能压裂技术在现场试验中得到有效验证,改变了低效油藏的开发模式,推动了北83井区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和扩边。
2025年11期 v.41;No.435 62-6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37K] 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|[下载次数: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下载本期数据